close
青藏雪域第六天

第六天:102425日(星期四)

大昭寺→布達拉宮

       今天安排的景點只有兩處,因此可以在住宿大飯店所附的餐廳,悠閒的享用豐富的早餐。

       由於參觀布達拉宮有時間與人數的限制,團員被分成兩隊,一隊先參觀布達拉宮,另一隊參觀大昭寺。我們這一隊是後者。

  IMG_5168  

大昭寺前的攤販

        AM930來到大昭寺,寺前的煨桑台已經冒著白煙,有許多藏傳佛教的信徒,手持小型轉經輪,口中念念有詞的以順時鐘方向繞著大昭寺,更有許多信徒在寺前磕長頭。到西藏前,就看過有許多有關藏族同胞轉山、轉湖、轉寺、磕長頭以消除業障,解脫輪迴的文字與影像,今日親自目睹,對於他們的虔誠,心裡感到相當的悸動。

  IMG_5171

大昭寺前磕長頭的信徒

 IMG_5173 

大昭寺前虔誠禮佛的信徒

  IMG_5178

大昭寺前磕長頭的少女

  IMG_5177

大昭寺前磕長頭的信徒

  IMG_5217

手持佛珠與轉經輪的阿伯

  IMG_5172

大昭寺前的煨桑

  IMG_5174

大昭寺轉中廓的信徒

     根據維基百科的敘述,大昭寺於公元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始建於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建造的目的據傳說是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該佛像據傳是當時的吐蕃松贊干布迎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家鄉帶來的。現在大昭寺內供奉的是唐朝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而八歲等身佛像於八世紀被轉供奉在小昭寺,後毀於文化大革命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現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築,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式。融合了藏、、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傑姆殿、藏王殿等等。

 IMG_5175

大昭寺前的金剛柱

     IMG_5176

金剛柱以犛牛的毛裝飾

      進入大昭寺有兩種方式:免費的,已經大排長龍。購票進入,票價¥70元。我們購票進入。當導遊要開始解說時才發現少了一位團員,導遊要大家在天井等候,她急著外出找人。大家趁著機會找景點拍照,因為進入正殿後是不准拍照及攝影的。大約20分鐘後導遊找到失散的團員,原來她只注意拍照而脫隊,可是也因此延誤整隊參觀的時間。

 img045

大昭寺3D的門票

 IMG_5200   

大家在天井聽解說

 IMG_5201

大昭寺常年不滅的酥油燈

 IMG_5196

大昭寺內的佛像

    正殿內有許多佛像、唐卡、酥油燈等,我看到藏族同胞幾乎人持一支小水壺,詢問導遊,原來水壺內裝酥油,他們把酥油倒進佛殿的油燈裡,就像我們到廟奉獻香油錢一樣。一樓參觀完畢,導遊帶領大家登上二樓、三樓,在此可以拍照,最引人注意的是金碧輝煌的屋頂以及聳立的雕塑。

 IMG_5186  

大昭寺的屋頂與布幔

 IMG_5209

從二樓看天井

 IMG_5211  

大昭寺的金頂

 IMG_5212

大昭寺的金頂

  IMG_5210  

大昭寺的金頂

  IMG_5207

從大昭寺屋頂遙望雪山

  IMG_5214

大昭寺的消防用水變成許願池

    出了大昭寺,大家本來想逛八角街,由於先前時間的延誤加上下午兩點前必須抵達布達拉宮,逛街的計畫落空,大家徒呼可惜。只能順路看看寺前販賣各式藝品的攤位。

 IMG_5220

大昭寺前的藝品店

     IMG_5219

販賣轉經輪的攤販

PM14:00到達布達拉宮,必須購票,票價¥100,折合新台幣500元,在台灣有哪一個公營的景區門票那麼貴的。入內參觀有人數、時間的限制,而且隨身行李、物件、人身都必須經過三次嚴格的安檢,不能拍照、不能帶墨鏡、必須脫帽。

 img048

布達拉宮的門票

 IMG_5242  

布達拉宮石碑

     布達拉宮坐落在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它最初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文成公主而興建的,17世紀重建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1961,布達拉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4,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IMG_5238

布達拉宮的煨桑

  IMG_5236

布達拉宮的轉經筒

  IMG_5287

布達拉宮壁上的六字箴言

     「布達拉」,或譯「普陀珞珈」,都是梵語「Potalaka」的音譯,意為「佛教聖地」。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定都拉薩,建立起強大的吐蕃政權。641,他與尼泊爾塔庫里王朝中原王朝聯姻,迎娶尺尊公主文成公主,在瑪布日山上修建了宮殿。因為松贊干布把觀世音菩薩(世間自在佛)作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經中菩薩的住地「布達拉」來給宮殿命名,稱作「布達拉宮」。當時的布達拉宮有大小房屋一千間,但是在赤松德贊統治時期遭遇雷火燒毀了一部分。後來在吐蕃王朝滅亡時,宮殿也幾乎全部被毀,只留下了兩座佛堂倖免於戰火。此後隨著西藏的政治中心移至薩迦,布達拉宮也一直處於破敗之中。

1642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建立了噶丹頗章政權,拉薩再度成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1645,他開始重建布達拉宮,三年後竣工,是為白宮。1653,五世達賴入住宮中。從這時起,歷代達賴喇嘛都居住在這裡,重大的宗教和政治儀式也都在這裡舉行,布達拉宮由此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五世達賴去世後,為安放靈塔,宮廷總管第巴·桑結嘉措繼續擴建宮殿,形成紅宮。在紅宮修建時,除了本地工匠,政府和尼泊爾政府也都派出匠師參與。整個布達拉宮到1693基本完工,總共歷時48年,耗資約白銀213萬兩。

布達拉宮在建成後又進行過多次擴建,方形成今日之規模。1959,十四世達賴丹增嘉措離開西藏。此後,布達拉宮就不再是政治活動的場所,而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

 IMG_5251

藍天下的布達拉宮

 

 IMG_5241

布達拉宮一

 

 IMG_5288

布達拉宮山壁上的神龕

 IMG_5289

布達拉宮山壁上的神龕

 IMG_5235

布達拉宮山壁上的佛像

 進入宮內參觀,先要登上「之」字型的斜坡,此地海拔3850公尺,離玉山主峰3952公尺,只差100公尺,要爬這段斜坡可真要人命。雖然導遊囑咐大家慢慢爬以防高原反應,但又害怕參觀時間不足,因此團員半爬、半停、半喘氣,況且本隊中還有一對年紀幾近80的夫妻,大夥兒必須不時注意他們的身體狀況。

 IMG_5227

布達拉宮的宗角祿康公園

 IMG_5231 

宗角祿康公園

IMG_5226   

宗角祿康公園欄杆的雕飾

IMG_5225 

宗角祿康公園欄杆的雕飾

 IMG_5224

宗角祿康公園欄杆的雕飾

 IMG_5223

宗角祿康公園欄杆的雕飾

 IMG_5222

宗角祿康公園欄杆的雕飾

IMG_5257 

這一段之字形的斜坡大家爬得氣喘吁吁,後腳搭不上前腳

IMG_5234   

雄偉的白宮

 

 真正進入「白宮」,必須遵照規定的路線移動,參觀的通道狹窄且密閉、昏暗,空氣中瀰漫著酥油燈散發的氣味。由於參觀的團隊很多,各隊導遊解說的聲音互相干擾,雖然本團導遊小姐對藏傳佛教研究甚深,解說相當認真、用心。可惜大家對藏傳佛教相當陌生、參觀的空間、動線不佳,因此團員大多數有聽沒有懂,只知道有許多安放歷代達賴金身的佛塔、巨大的佛像、絢麗的唐卡、壁畫等。

 IMG_5254

布達拉宮內的無字石柱

 

 IMG_5267

布達拉宮內的護法佛像

 

 出了「白宮」又進「紅宮」,空間依然狹窄,木造的樓梯陡峭,團員爬得心驚膽顫,深怕一不小心跌落。導遊在解說時曾經表示,宮內有一處廁所解出的黃金直落千丈,我也曾看過他人文字敘述,本來以為會去見識一番,可是這個願望終究落空。

 IMG_5271

布達拉宮一隅

  IMG_5266

布達拉宮窗戶的布幔

 

IMG_5272 

布達拉宮的貓

 IMG_5282  

 

布達拉宮的垃圾筒

 

出了「紅宮」,團員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廁所解放,因為宮內沒有廁所可供使用,大夥兒了一小時。就在等待如廁團員時,天空突然飄下細雪,不一會兒又雪後天晴,此時真正感受高原「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的天氣變化。

 IMG_5286

在布達拉宮出口向團員兜售物品的藏族阿婆

 IMG_5280

從布達拉宮鳥瞰拉薩市

 

 IMG_5262

從布達拉宮遠眺雪山

 

離開布達拉宮,導遊帶領大家來到宮後廣場,廣場上雖然有公安軍警站哨,但是團員還是很高興擺POSE自拍、個人照、團體照。

 IMG_5249

布達拉宮後面

 

 IMG_5300

布達拉宮

IMG_5298    

布達拉宮山腳下的佛塔

  IMG_5301

拉薩市路口的金犛牛塑像

 PM4:30離用晚餐的時間還早,況且還要等另一隊的團員,導遊宣布可以帶領大家去品嚐免費的藏茶配點心,有部分的團員附議。遊覽車開進一家有如購物站的茶藝行。服務小姐賣力的廣告各種藏茶的功效,大家也喝下店家提供免費的小杯藏茶、吃下小點心,但是離開時,僅有三、四個團員購買藏茶與點心。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布達拉宮夜景的照片,可是在拉薩住宿四晚,都找不出時間去拍夜景,真是悵然。

IMG_5881   

從餐廳拍攝的晨曦中布達拉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子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